第七十章 取长补短-《雍王章邯》


    第(1/3)页

    之前因为吃不准章邯的用意,所以各县的县令都是沉默不语,生怕有说的不对的地方,从而惹恼了章邯,引起一场无妄之灾。

    不过等听到章邯把话挑明,明确提出改革田制的想法,众人一下子从局促不安中解脱出来,一扫之前的沉闷,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章邯听着他们的讨论,不由得频频点头。老实说,这一干县令以前虽然对自己有不敬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咸阳所在内史地区的地方官,他们的能力还是很突出的。

    秦朝不像后世的一些朝代,官职的分封可以靠人举荐或者其他。在秦朝,除了承袭父辈的爵位外,若是想要为官晋升的话,那得是要实打实的功劳的。咸阳周边的各县虽然不大,但都是要紧所在,这些县令能爬到这个地位,足以说明他们不是什么酒囊饭袋。

    章邯之所以煞费苦心,逼他们效忠自己,也是出于收人才为己用的考虑。这些县令在各县的势力根基已深,若是有他们协助的话,自己的政令必定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执行,关中才能串联成铁板一块。

    而这一众县令都是人精,心中自然明白章邯所想,章邯想通过他们来掌控关中,而他们也乐得如此,更加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故而当章邯提出改革田制,用以解决粮食危机时,每一个人都踊跃发言,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生怕错过了其中的要点。

    收成走低,粮食奇缺,这是如今整个关中地区的通病。无粮,则库府不廪,百姓不安,军队不振,可以说,粮食是一切的基础,是最基本的问题,一旦连这最基本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雍地的发展也必定会受到很大制约。

    粮食产量提不上来,不单单是百姓安稳不下来,各县的县令也不好过。

    对于这些县令来说,如今遭逢乱世,民心思变,自己之所以仍旧能当这个县令统领全县,无非是因为多年来的积威,再加之父老抬爱所致。

    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解决不好粮食问题,保证不了百姓基本的生活所需,再有多少积威也没用,毕竟民以食为天,百姓连吃都吃不上,哪里有不反抗的可能。

    而等到民心生变的时候,再后悔就晚了,如果真到了如此地步,章邯势必不会再保全他们,这些县令只怕也要步陈仓官吏的后尘了。

    所以说,在座的官吏都明白,不管是为了百姓,还是为了自身,粮食匮乏的问题都必须提上日程,并且尽早开始着手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让雍地进一步地富强起来,也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