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来历-《别慌捡漏我在行》
第(3/3)页
基本上俄罗斯玉被开采最多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左右,而后被认定为是和田玉的替代品之一。
抛出这其中偷换概念,产生利益的关系之后,就玉质本身而言,这个东西还算是不错的。
至于覃飞眼前的这一块,更是其中上品。
但这个玉可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开采出来的,从上面的浸纹看,至少应该六七百年了。
虽然俄罗斯玉是在上世纪才被认可开采的,但不等于俄罗斯本地在历史上就没有开采过。
他们对于玉器本身虽然没有多大的消耗,可作为王室或者是少量掌权人,仍然还有喜欢的存在。
相关记录最早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四大汗国时代。
当时的俄罗斯还只是一个弹丸之地,称之为俄罗斯公国,他们的王储,就十分喜欢玉制品,所以在当时就有很多想要巴结他的人,或者是商人们,前往四大汗国,购买。
而在当时的俄罗斯公国本地,是没有玉石的,所以王储也曾带领军队向外扩张。
被称为“玉石之战”,虽然最终以当时的俄罗斯公国战败而告终,但这一行为,就已经足够说明,在当时那个年代,他们对于玉石本身产生了需求。
玉质判定之后,接下来就是要探寻一下,这个塑像造像本身的来源,他是谁。
这一点不能通过甲胄来判断,因为大部分雕像的甲胄等等,都会因为塑造难带不同,而受到当时军队配置的影响。
当然如果是造像人物的年代与其完成的年代相同,这可以作为判定的标准之一。
可是眼下这尊造像上,所用的甲胄,是山文甲。
山文甲,一种至少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的典型国式盔甲,后作为武将盔甲流行于唐、宋至明。
由于其甲片多为山字形金属片组合而成,所以称之为山文甲。但与明光铠及陌刀等唐代军备一样,没有实物出土。
所以不能光凭借这个作为判定,覃飞又检查了一下整尊造像的开脸,雕刻手法应该是宋末时期常用的方法,还有就是云飘的用法,也具有较为典型的宋末风格。
所以这是宋末的?
覃飞还是有点不能确定,虽然大部分眼见的证据都指向了宋末,但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就是在这塑像的下方,还有一个圆孔!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