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刮地三尺-《我比崇祯大一岁》


    第(1/3)页

    监军太监立功了。

    因为他不仅仅亲自带领兵马剿灭薛麻子强盗团伙,还破获白莲教意图聚众谋反的大案。

    当然被赶来拍马屁的布政使、按察使、兵备道、知府、通判等等官员吹捧得上了天。

    这些人想破脑壳也想不通,最难伺候简直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监军太监,怎的一声不响出现在晋中?

    程序上难道不应该是要钱、要粮、要民夫,雁过拔毛刮地三尺么?

    他们哪里想到,此时的监军大太监其实是被二十一个如狼似虎的锦衣卫监督。

    胆敢违背黄毅的意图,保准被罚一天不许吃饭,    甚至于有可能罚去挑水、劈材、倒马桶。

    监军太监亲自带兵剿寇还不骚扰地方,平时看太监不对付的地方官都被如此高风亮节的太监感动了。

    于是乎,十几道歌功颂德的奏疏送去京师,大太监王坤被歌颂成了忠义果敢的能宦、优宦,是广大宦官的楷模。

    紫禁城西暖阁御书房,几十个太监敛声屏气,生怕被皇帝注意了。

    唉!一心想着励精图治的崇祯皇帝苦啊!

    登基后没多久就向阉党痛下杀手,使得众正盈朝。

    仅仅是过了不到两年,    崇祯皇帝就发现众正盈朝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唯有嘴皮子很行。

    他们绝大多数是打着天子不与民争利的幌子为自家小团体谋取私利的贪官,

    剩下的是下笔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腐儒。

    还有的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所谓的清流。

    崇祯皇帝原本幻想天下大治,谁曾想励精图治四年了,国事比天启年那会儿都不如。

    被建奴肆掠的京畿之地还没恢复生气,陕西又糜烂千里,山西亦被流寇破了几个县。

    崇祯本来脾气就不好,看到不好的奏疏容易大发雷霆,这段时间基本上就没啥好事。

    奏疏呈报的要么是兵乱,要么是民乱,要么是天灾要求减免赋税缓交辽饷。

    最要命的是辽东奏报,但凡崇祯看到,都要咬牙切齿。

    前天辽东又有急报,    奴酋已经把刚刚恢复的大凌河城围得水泄不通,大有不破大凌河城绝不退兵的架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