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干瞪眼-《重启激荡年代》
第(2/3)页
“嗯。”傅松心不在焉地点点头,眼神又开始乱瞟,啧啧,奶好不好喝得亲口尝过了才知道,你不让我尝,我怎么知道好不好喝?
“刚才张主任也说了,呼市现在有几百家大大小小的奶厂,国有的,集体的,私营的,个体的。
可这么多好奶,绝大部分却只能在本地销售,所以导致竞争非常激烈,价格卖不上去,尤其鲜奶的价格被压得很低。”
何佳疑惑道:“既然呼市这么多奶厂,竞争这么激烈,为什么不向外地市场扩张?”
张春解释道:“不是不想卖到外地去,问题是牛奶这玩意儿不好储存,容易变质,而且也不好运输。”
赵莉补充道:“本地的鲜奶主要供应周边地区,剩下的鲜奶只能加工成耐储存的奶制品,像奶酪、奶豆腐、奶皮子、雪糕、奶粉等等,这些东西方便运往外地卖。”
傅松点点头道:“说到底,还是液态奶的保鲜和运输问题。目前我们国内的奶企主要生产的是巴氏奶,保质期相对较短,一般不超过一个星期。
以现在的交通运输条件,这种牛奶如果卖到京城甚至羊城这样的大城市,从出厂到摆上货架,至少要花三四天时间,真正的销售时间最多两三天。
所以巴氏奶主要还是在奶源地附近销售,不适合卖到外地去。比如京城有三元,沪市有光明,金陵有卫岗,临安有味全,沐城也有佳宝。”
赵莉扭头看着傅松,笑着道:“傅总,听说远景集团在呼盟投资建设了一家常温液态奶灌装厂?”
傅松好笑道:“赵主任消息很灵通嘛,看来你是有备而来啊。”
赵莉也不否认,大大方方地承认道:“远景集团是自治区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我们外经贸委对贵司的一举一动自然非常关注。”
傅松道:“确实有这么回事,不过这座工厂还在建设中,而且是实验性质的,产量很小,建成后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能不能推广,什么时候能推广,我就不得而知了。”
赵莉将信将疑道:“实验性质的?”
傅松苦笑道:“赵主任,这种事情我没必要骗你。”
赵莉被傅松道破了小心思,脸色不由一红,连忙摆摆手道:“没有没有,傅总,您误会了,我没说你骗我。
只是……,我就是有点糊涂,难道远景集团没掌握这项技术吗?”
“这是远景集团自研的技术,具体情况怎么样,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只知道还存在很多问题。”
傅松实话实说,毕竟他是远景集团的董事长,不是大农业事业群的总裁,更不是乳产品事业部的总经理。
投资一家常温液态奶灌装厂而已,这种小事儿哪里用得着他这个董事长来批准,甚至申请报告都上不了韩泽声的办公桌,只需要冯保国点头就行了。
傅松之所以记得这事儿,是因为冯保国的汇报材料里提到了一家名叫“利乐”的瑞典公司。
他对利乐这家公司可谓印象深刻,因为它是真正包装届的大佬,蒙牛、伊利背后的“爸爸”。
常温液态奶的普及得益于两项至关重要的技术,这两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为牛奶的工业化和规模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是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这项技术是将生乳在132℃-140℃下保持2秒-4秒,可以将细菌总数降低12个数量级,达到商业无菌标准,即在常温条件也不会引起微生物过量繁殖,引起产品变质。
另一个就是瑞典人发明的常温类无菌包装——利乐包装。
世界上知名的乳制品包装,有一半都是出自利乐包装。
利乐的定位十分清晰,它将自己定位于一个食品行业的积极参与者,通过提供食品加工与包装的完整解决方案,在帮助行业找到金矿的同时,利乐也顺利拿到了“卖铲子”的专属权,赚得盆满钵满。
实际上,在9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的牛奶企业基本上都是区域性质的,根本没有一个全国性的乳品企业,原因就在于巴氏牛奶不利于保鲜储藏,但利乐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是伊利,利乐公司利用自己保存新鲜乳品的先进技术,成功帮助伊利打破了跨区域销售的壁垒,从一个区域性企业变成国内乳品巨头。
在伊利的带动之下,蒙牛也开始与利乐合作,自此,“草原双雄”雏形完备,在黄金十年的发展势头之下,逐渐形成了平分天下的格局。
曾有媒体将利乐描述为“乳业战场背后的军火商”,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后世我国乳品行业对无菌包装的需求是每年1000亿包左右,其中超过一半是利乐供应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