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用这段时间磨刀-《一九八一年》
第(1/3)页
黄瀚在九零年就为国家的光刻机研发项目续命,直接结果当然是保住人才、留住人才,使得研发一直在进行中。
中国人的学习能力无与伦比,有钱、有人、有时间,有技术团队,有国家力量撑腰,即便做不到领先一步,也肯定能够做到不会落后太多。
这就够了,肯定不会仰人鼻息被西方列强卡脖子喽!
接下来在中科院协调下,研发光刻机的原班人马陆续往沪城集中,他们人人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原因很简单,项目停了约等于是树倒猢狲散,这些学者成为了无根浮萍。
出国去寻找专业对口的工作?谈何容易,公费名额多难得!
自费?就凭他们的那一点点工资?够买一张飞越太平洋的单程飞机票吗?
况且有些专业人才不是想出国就能出去的,纪律哪是儿戏?
故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能去别人的项目组里分一杯羹。
能够来上海进入复旦大学继续研发光刻机,绝大多数科学家、学者、工程师们简直是欣喜若狂。
他们为什么会高兴成这个样子?
因为他们不仅仅能够专业对口发挥长处,复旦大学方面还不公开表态,在他们的待遇不变甚至于更高的前提下,投资方会预发一万块钱安家费。
拿这一万块钱没有苛刻的条件,仅仅是签订为光刻机项目服务三年的合同,满三年后去留自由。
如果想续签合同,当然是双向选择,投资方肯定要剔除一部分鱼目混珠的假人才。
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搞平均主义,奖勤罚懒不仅仅能够调动农民、工人群体的积极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一样的需要物质、荣誉的奖励来驱动。
必须提高待遇留下为研发光刻机做出贡献的学者,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不惜奖励一套沪城虹口区的三居室。
这些当然是后话,当下先采取给一万块安定人心的做派!
三年一万块!相当于是来沪城工作的三年收入翻倍了都不止,谁不乐开了花?
参与研发的工程师们高兴,黄瀚更加高兴,五百国家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来工作三年,五百万安家费就能使得他们安心,太划算了!
为国家做点事我所愿也!
这一刻,认为做了一件好事,而且是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好事,黄瀚这才真正享受到了赚到钱带来的快乐。
他有理由相信,光刻机研发不脱节,中国人肯定能够做到最好。
中科院牵头召集跟研发光刻机相关的学者和工程师,事半功倍!
曾经成功研发“光刻掩模版”工艺的武汉无线电元件三厂的几个工程师们也都乐滋滋来了上海,他们被调进复旦大学微电子系参与研发工作。
这些工程师都是幸运儿,因为他们服务的武汉无线电元件马上就黄了,据说最后破产改制,卖副食品去了。
光刻机肯定用不着去外地生产,“飞乐音响”的技术力量比武汉无线电元件三厂强多了,研发的光刻机又是他们使用,当然要尽可能把主要零部件安排在“飞乐音响”生产。
与此同时集成电路的设计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研发的光刻机实用效果满足一微米线宽工程师们有信心,因此集成电路的升级以一微米线宽设计。
能够达到这个精度,在设计中的处理器、存储器芯片基本上不落后世界水准。
相信用不了多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将要在复旦大学微电子系诞生。
叶主任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他是黄瀚的导师,赞扬黄瀚的所作所为。
俩人确立了师徒关系后感情截然不同,黄瀚不仅仅能够被开小灶,还能够旁听叶主任辅导博士生。
深奥的专业知识听在耳中虽然似懂非懂,但是一样的能够提升见识。
跟叶主任的相处渐渐的类似于跟邱老师的关系,黄瀚很喜欢这种感觉,想改善叶主任的经济水平,让他富足一辈子。
黄瀚找了个有重大研究项目的理由,单独请叶主任来家里做客。
黄馨、成文阁、萧蔷、陆瑶,叶主任都认识,他是第一次来黄瀚沪城的家,饶有兴趣地参观一番后,赞叹道:
“你家的居住条件都比部级领导强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