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回 文化传承-《我本三国一路人》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有种事物被称之为“文化影响力”。
可以这么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乃至一个文明,能不能在历史长河中不被时间洪流所湮灭,很多时候就在于这个民族、国家、文明的文化传承是否坚挺。
很幸运的,华夏文明的文化传承就相当之坚挺。在人们普遍认为的古代七大文明之中,也只有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留存了下来。虽然也曾经有外族以武力征服过华夏文明,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这些外族渐渐的被华夏文明给同化掉了,在这一点上,就连一同留存下来的印度文明都逊色了许多。而华夏文明的文化传承,也自有其独到之处,哪怕就是后世所说的“崇洋媚外”……不是大家在坚持着自身的文化传承,又哪会有这种批判性的词汇冒出来?
那么这些和现时点的陆仁又有什么关系?这件事扯起来就稍有点麻烦了,得多罗嗦上几句。
首先在文化传承与其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力中,文化的载体可是件相当重要的东西。这玩意儿的普及与否,往往就关系着文化传承是否能够普及到社会中的各个层次面,使一个文明的文化传承渐渐的刻到每个人的骨子里面,而不是成为那些贵族、祭司们的专利品。
华夏文明在这一点上就很出色。其实最早期的甲骨文、金文之类的文字,严格的来说也是属于贵族与祭司阶层的专利品,而龟甲、青铜器皿相对来说也是昂贵之物,不是社会中、下层的百姓能用得起的东东。但是随着竹简、木简这一类相对廉价的载体的使用,再联同华夏人民那种骨子里喜欢把事物教给他人的性格……这里说句有点不客气的玩笑话,就是喜欢炫耀和装13。反正各种条件相加之下,文化传承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渐渐的普及到了社会的中、下层之中。
特别是到了春秋时期,得益于相对廉价且方便的文化载体,造就出了一大批的思想家,而这些思想家还闹出了个百家争鸣,更使得许许多多原本属于社会中、下层的人通过文化学习而成为了贵族阶层。
但是由于士族阶层和法家的崛起,将社会阶层划分成了“士农工商”这四个等级,这时读书学习基本上就成了“士”这个阶层的专利品。可有一条,就是士族阶层就算是想对文化知识进行独霸与垄断,实际上却是件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再到接下来的一大段时间之中,士族阶层能够垄断的也仅仅是“仕途”,也就是当官的途径与门路而已。而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之中。
那么现在把话题转回到陆仁的身上。事实上陆仁并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没有完全的意识到他把印刷制品给弄出来,实际上等于是接过了使文化的传播与普及进一步扩大化的接力棒。可能目前来说这种事还有点远,但不可否认的是陆仁原本只是想用来小赚一笔和顺便为印刷业打打广告才整出来的这套《逍遥剑仙录》,所能够造成的文化影响力其实会有多么的大。
这里可能有人会骂了,一套小说而已,哪来的什么文化影响力?这时你不妨去做个这样的试验,就是在街上拉住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问问,问他懂不懂四书五经、诗经礼记之类的,相信这个人多半会摇头以示不知;但如果你问他知不知道三国水浒、西厢白蛇……只怕九成九这个人会马上点头,甚至还很有可能会和你讨论起来。
其实说白了,就是文化影响力这东西必须先有其通俗性。当通俗性的文化影响力使得社会的中、下层民众能够产生出足够的文化底蕴的积累的时候,那些相对高端的、深奥的,才能在此基础上牢牢的建立与发展起来。而陆仁整出来的这套盗版书,无疑就是起到了这种打下通俗性的文化基础的效果。要是一上来就印什么四书五经,只怕除了那些士族阶层或是怀有志向的人,一般的民众根本就没兴趣去买,那样的话能够产生出的文化影响力自然就差了许多。
另一方面,陆仁这也是开出了一个好头,为后面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出了一个好头。这里要再扯上点东西,就是印刷术在晋代纸张的生产改良之后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真正要达成文化知识的大规模廉价化、普及化,却还是在北宋时期才达成的,原因就是北宋时期的雕版印刷已经大规模的成型,活字印刷也是在此基础上才出现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