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林公子入港 上-《边戎》
第(1/3)页
死丸子又逼我广告,大家快去bs他吧
/html/bookabout.htm?bid=5299
——————————————————————
商人的嗅觉往往比狗还灵。
早在津门开港之前,泉州、明州的商人已经对欧阳家过份关注东海北部的动态有所怀疑,之后通过各种途径而知道了北方会兴起新的商机,那些饱怀冒险精神者便都义无反顾地向北扬帆。
政和六年中津门开港时,南方的商人们都还只是抱着试探性的心态,借着东海季风洋流的末绪来到这个新港。他们也带来一些货物,如茶、丝绸、陶瓷等,这一仓半仓的货物虽然走俏,但相对于赵观、刘从为首的契丹、渤海商人,以及李相隆为首的高丽商人而言,这些货物的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北地市场可怕的**。而且由于没有足够的货物作为资本,更没有携带大量的宋钱,这些大宋商人能买回去的货物数量也极为有限——他们面对汉部美轮美奂的琉璃品、高丽质优价廉的人参以及津门郊外成群的草原战马都只能望而兴叹,怨恨自己当初没敢下更大的决心与本钱。
在大宋商人里面,政和六年获利最大的是欧阳家和黄家。欧阳家是有备而来,而黄家则得杨应麒开金口秘密赊走了大量的琉璃品和两百匹马。他们两家船只回闽之后,在当地掀起了一股相当大的商潮,风头之盛,一时间竟然盖过了陈、林两大家族。
这种暴利性成功的传播能力是很可怕的。在政和七年的春季,“一到津门,金银满盆”这个传说便传遍了半个大宋:南至两广,北达江淮,西边甚至到了四川!
这一年的冬、春之际到底有多少商人在准备着北上的船只货物?管理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大宋市舶司根本就无从统计。
在泉州和明州,有船没船引的商家正变着法子去贿赂市舶司的官员,实在拿不到船引的就想着如何走私,连船都没有的小商人则想尽办法要把货物托运在别家的船上。总之,政和七年所有即将北上的船只在夏季到来之前就已经被订满了。
杨应麒曾经对卢克忠说他低估了大海的肚量,卢克忠当时对这句话不以为然。不过津门在政和六年欣欣向荣的局面也让他颇为自己治下能如此繁华而自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