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吊胃口-《重生之激荡大时代》


    第(2/3)页

    林维桢这两天的状态让室友们颇为惊讶,第一次看到他挑灯夜战,让他们惊掉了下巴。

    最后一门考试之前,坐在旁边的陆飞问道:“你也打算出国?”

    林维桢没听明白,“什么意思?”

    陆飞努努嘴,指着前排正在埋头苦读的几个女生,道:“看看那几位女同志,你这两天跟她们一模一样,老陆我啥时候见过你这么用功?”

    林维桢抬头看了一眼前方,果真如陆飞所言,准备出国的几个女生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在背诵专业名词解释。

    陆飞见林维桢没当回事,不由得替他着急,道:“你要是准备出国,那就得好好考。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前两次考试都保留了实力,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心咋就这么大呢?你用脑子好好想想,你不是党员,要是成绩排名再不高,怎么会轮到你?”

    林维桢知道陆飞并非危言耸听,出国留学名额竞争相当激烈。

    早在77年底,因邓公“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这么一句话,历史上最大的出国留学潮掀开了序幕。

    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出国攻读学位的留学生,是教育部从各重点大学77/78两级中,挑选一批年龄小、高考成绩突出的在校生去欧洲国家读本科,这批人数量不多,只有100多人。

    当时中美尚未建交,邓公托人向美总统递话,问美是否愿意接受中国的留学生。卡特答应得很痛快,表示美可以接受10万人。78年底中美建交前夕,第一批50多人的赴美访问学者经巴黎转机到美国。79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次出国进修人员外语资格考试,并将其制度化,严格按照考试分数高低择优录取。

    在留学资格选拔过程中,考虑家庭背景出身的情况不能说没有,但却很少见,毕竟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呢,倘若真混进去歪瓜裂枣,出国后丢的可是国家的脸面。

    虽然并不清楚79级出国留学时将会面对什么政策,但归根结底还是看成绩,这个标准即便放到三四十年后,依然没变过。

    按照林维桢的本意,他其实并不想跟前面的那几个女生竞争出国名额,“公派”出不去,可以想别的办法嘛,没必要在这事儿上得罪人。

    可一想到李同河那张黑脸以及考不好算总账的威胁,林维桢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同时心里抱着侥幸,如果自己这次考得不错,希望李同河能说到做到,放松对自己的管束,他的要求不高,只要偶尔能从李同河那里请到半天假就行。

    ……

    为了方便出货,郝万福在后世的三环、四环之间租了三间平房,从羊城运回来的货都堆在里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