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舍近求远-《安乐天下》


    第(2/3)页

    “这个茶会不去就不去吧,咱们还有更重要的事。”纪晓莲不高兴,纪大太太就劝纪晓莲。

    “公主都不再邀我了,就是上次她恼我也不至于。肯定是晓棠那次进宫,也不知道她在长宁跟前说了我什么了。”纪晓莲毫无根据地就将事情归罪于纪晓棠。“娘还指望什么更重要的事,有晓棠,只怕都不成的。”

    纪大太太知道纪晓莲这是赌气,然而心中着实将纪晓棠当做威胁。

    “你别急,娘自有办法。”纪大太太就低低的声音在纪晓莲耳边说了几句。

    纪晓莲立刻转怒为喜:“娘,这是真的?”

    “娘还能骗你不成。”纪大太太笑着嗔道,“千真万确。”

    “可是,晓棠到时候也会去吧。”纪晓莲高兴了一会,就又担心道。

    “我自有法子让她去不成。”纪大太太胸有成竹,又嘱咐纪晓莲,“倒是你,该好好准备准备。若是事情成了,何须在乎晓棠。”

    “娘说的对。”纪晓莲高高兴兴地去做准备,出门的时候。正好碰见来见纪大太太的纪晓棠。

    “大姐姐有什么喜事,这样高兴?”纪晓棠问纪晓莲,按着纪晓莲的性子,此刻就算不是恼羞成怒。脸色也好不到哪里去,怎么会满脸喜色。

    “我能有什么喜事。”纪晓莲立刻就道,“知道晓棠去赴公主的茶会,我为晓棠高兴。”

    她这样说,纪晓棠心中不信。然而还是笑着回应了几句。

    等到了纪大太太的跟前,纪大太太对纪晓棠的态度和煦中还透着尊敬,毕竟如今纪晓棠是二品的县主,虽早说了家人不必行礼,然而纪大太太依旧不敢在纪晓棠面前托大。

    “……一应都准备妥当,晓棠看看哪里不合心意,我立刻让人添改。”纪大太太主动说起纪晓棠出门的安排来。

    “大伯母安排,一切自然是妥当的。”纪晓棠对此并不在意,她知道纪大太太绝不会在这个上头做手脚。

    “晓棠满意就好。”纪大太太陪笑,一面慢慢地向纪晓棠说道。“晓莲虽你年长了几岁,却被我和大老爷给惯坏了,还是孩子气,不懂事,偶尔还敢瞒着我任性作为,还请晓棠不要跟她一般见识,她哪里不好,就告诉我,我来教训她!……馨华堂是一家!”

    “大伯母说的对。”

    纪大太太见纪晓棠神色温和,就又向纪晓棠托情:“……她一时不慎惹恼了公主。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晓棠若有机会,能为晓莲说一句好话,晓莲就受用不尽。你们姐妹同进同出,也多一份照应。”

    “大伯母过虑了。”纪晓棠笑。“依我看,公主的性情很好,只怕早就忘记了当日的事了。这次没有叫上大姐姐,应该是有别的缘故,并不是恼了大姐姐。”

    “这样就最好了。”纪大太太当然不能说长宁不好,只觉得纪晓棠滑不留手。又更疑心她和纪二太太是早有图谋。

    这次的茶会,依旧是在得月楼。

    纪晓棠按照约定的时间还早到了一刻钟,然而长宁比她到的更早。这次的茶会,果然比上次的人少了些,受邀的人除了纪晓棠,就只有杨翩翩,郑梓和吴佳言。

    大家相互见礼,长宁亲热地让纪晓棠与自己同坐,宫女斟上茶来,长宁就又拉着纪晓棠说清远和祁佑年的事。

    这一次,纪晓棠着重讲述了祁佑年在任安和太原两府交界伏击反贼,保护粮草的事。她讲的绘声绘色,长宁几个都听的几乎呆住了。

    “安乐县主怎么知道的这样清楚,仿佛身临其境一般?”郑梓回过神来,问纪晓棠。

    长宁完全相信纪晓棠所说的,然而听郑梓这样问,就也看向纪晓棠,期望她的答案。

    “……鹰跳峡一役,我家的武师和护院都在当场,外祖父和舅舅们跟随祁大人作战,因此对于当时的战况,我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纪晓棠笑着答道。

    “原来如此。”长宁几个恍然。

    “真想将你带进宫去,与我住上个把月,将你知道的事都说给我听。”长宁热切地道,“晓棠,你不知道,如今朝堂上那些只拿得动笔的老古董着实可恨!”

    长宁议论起朝臣和朝政,纪晓棠只微笑听着,并不答言。

    杨翩翩几个也都闭紧了嘴巴。

    祁佑年率领大军已经到了临潼,稍加休整,不日即将入蜀。

    “……说什么行军速度太慢,贻误战机!他们也不算算是几千里的路程,大军就算是长了翅膀,也不能那么快飞到蜀中。”长宁气愤愤地,“还催促要阿佑速战,这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听他们的,必定会败。按照阿佑的策略,才能平定蜀中!”

    “只要万岁爷和太后千岁支持,朝廷上就是有些分歧,也应该无妨。”纪晓棠委婉地说道,其实是在打探韩太后和隆庆帝对于祁佑年策略的态度。

    “母后和皇兄自然是支持阿佑的!”长宁立刻就道。

    她回答的这样快,神色间却有些纠结,纪晓棠看的清楚,就知道她言不由衷。

    韩太后和隆庆帝也是支持速战的吗?这可就麻烦了。

    纪晓棠此刻还不知道的是,长宁正是因为在韩太后和隆庆帝面前力主支持祁佑年,甚至还做了些小动作,因此惹恼了韩太后。被训斥说是干涉朝政,所以才被禁在宫中抄写经书的。

    这件事,后宫中很少有人知道,韩太后又下了禁口令。所以瞒的风雨不透。毕竟这件事如果传到言官的耳朵里,可就不好开交了。韩太后未必护不住女儿,她也是觉得长宁做的不妥。

    当然,不久以后,纪晓棠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她同时知道的是。韩太后之所以罚了长宁,并不是担心朝臣议论、言官弹劾,而是因为另外一个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