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变制度回疆有乱-《狗官》


    第(2/3)页

    其余各部,除了吏部、刑部、户部不变外,再新设外交部,以取代早已经失去职权,形同虚设的礼部和理藩院。  并正式归纳总理衙门属下。

    至于工部被一拆为二,分设商务部、后勤部,分其职能,以便各司其职。  规划调用。

    除此之外,朝廷再新设学部,并在全国各地以西方模式开馆授学,以开民智,争取在十年时间逐渐淘汰已经落后的科举举士制度,而采用西方学校地方式取得合适人才。

    接着,又借鉴前明内阁制度组成内阁,还在各部之上。  皇帝之下新设首相一职。  由群臣推荐,同治提名,和珅首次出任其位。

    不过这首相不等同以前的丞相,虽有其名却无其职,只不过是替皇帝打理国政的帮手,和珅德高望重,担任此职名正言顺,又能平稳过渡各部改制。  取得实效。

    朝廷改制。  前后经历三年,这才全部完成。  至此。  中国虽不是什么英国的那种君主立宪制度,但与德国相比也相差不远。

    而且通过如此改制,既加强了国家各部的工作能力,使得朝廷政令畅通,更避免各部原本职能的混乱。

    同时还稳固了皇权,使皇帝能更好地控制住国家政权,及时了解国情状态,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作出合理判断。

    另外,科举的改革也逐渐带来了成效,和珅对此是费尽心机,他深知科举制度地根深蒂固,所以才上折提议用十年的时间缓缓进行,免得触及天下读书人产生强大的反对力量。

    虽然现在反对的声音依旧不少,可因为有了充裕的过渡时间,再加上各种不同类型地衙门成立,给学子们出仕为官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多,两者相比,其利远大于弊。

    不出几年时间,在那些学堂毕业的学子们就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随着不断有新鲜血液地注入,更稳固了变革的基础,此消彼涨之下,那些原本反对派和保守派,在这种大局下几乎没有半点回手之力,渐渐失去了影响。

    这些年的开放门户,发展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等等,还给国家带来了财政上的宽裕。  如今,光是每年在海关的税收,就足有近八千万两白银之巨。

    比较起当年乾隆之时,现在海关一项的收入就能抵得上当年全年的总收入,何况国内还有各种商税、农税等,合计在一起,一举更突破了每年一亿九千万两之巨,其数额之庞大,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不仅如此,随着国家的整体复舒,快速发展,这些收入每年还在急剧增长,以商部和总理衙门协同计算,得出预计不出五年时间,国家收入很可能就会超过三亿两白银天文数字地结果,让同治看了满心欢喜,信心倍增。

    当然,在一片大好局势之下,难免也有不尽人意的事发生。  比起中国东南半壁,西北地区的发展实在缓慢。

    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存在着交通、地理和民族之间的各种问题。
    第(2/3)页